艺苑丹青70年——王启民教授作品展

发布者:任军发布时间:2019-10-09浏览次数:426

平实与本真

——王启民先生的绘画作品

卫戈

王启民先生是我们的老师。他传业授道六十年,从艺七十年。现今已九十高龄,仍勤于作画,笔耕不辍,堪称楷模和榜样。

先生1947年从甘肃会宁考入西北师院附中师范部,1949年成为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第一届学生,也是新中国的首届大学生,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。数十年来,他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乃至国外,可谓桃李满天下,实现了先生选择师范教学,以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为目标的人生理想。

先生是西北师范大学艺术专业发展的见证人和建设者。早年跟随西北艺术教育开拓者、留法画家吕斯百教授为首的艺术系创业者们,一起为西北艺术教育的启动、发展、成长竭尽全力,作了大量的工作,奉献了青春和才智。1982年,时值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热潮,王启民先生担任了美术系主任,他带领师生共同开展专业教学,凝聚人心,建立规章制度,添置设备,改善办学条件,增设专业,培养优秀师资。他在任期间,十分重视中小学美育工作,承担多项课题,研究、规划、促动普及化的美术教育。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管理者,也是一位耐心细致的优秀教师。

老一代前辈对王启民先生的从艺之路有极大的影响。在大学学习阶段,他就对吕斯百先生的教学思想深入领会,认真研习。1962年,常书鸿和吕斯百先生推荐他赴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,这是先生艺术之路的一个新阶段,他在央美期间刻苦钻研,勤于实践,不论在创作观念还是表现技巧方面,都获得了很大提高,只可惜先生在进修期间的100多幅画作,在文革劫难中几乎荡然无存,我们今天再也无法一睹那批作品整体的风采。

在艺术创作中,先生始终遵循着现实主义的道路,坚持从生活中寻觅、感悟、采撷,强调生活的直接感受和客观体验。他的油画作品《上海姑娘》(1958),以轻松的写意手法生动刻画了一位远来西北的内地青年,《重庆朝天门码头》(1957)色调沉郁、概括简练。《女青年头像》(1981)则以有力的笔触,显示出造型的扎实。而《陇原的小河》(2003)更是意境开阔,舒展自然。从先生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他特别重视直接面对对象的仔细观察与实地写生,凡举笔作画皆依据对象,追求法度严谨,立意明确,表现精准却又工而不饰,达到真切、实在、自然、生动的艺术效果。由此可知,先生在教学中倡导以长期艰苦的写实训练造就艺术之扎实功底,强调和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的研究,对主题格调的把握。他重视课堂教学,注重艺术实践,要求学生从写生中获得造型基本功,以平实客观的态度和方式,达到对本真这一美学内涵的深刻领悟。至今,这些教学理念和创作思想仍对我们有着启示和引领的作用。

王启民先生是一位融合中外、互鉴东西的艺术家。在他近年的泼彩绘画表现中,仍在探求油彩与水彩、国画与油画的相互结合,他近期创作的中国画《海之舞》抒写着泼洒澎湃的激情;《牧女远眺》表达了草原夜色苍茫的意境。可见作者尊重自然之美,注重体验,每到一处,便能用油画、国画、速写等各种手段迅速记录自己的切身感受,这不但是一种追求本真的精神,也是一种不忘初愿、坚守正道的决心,他在写实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感,在写意中蕴含了丰富的韵律,尚善尚美、至美致真,这无疑是艺术出于生活,又能重返生活的一种可贵品质。

 

 

(文章作者:田卫戈 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甘肃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)


















\